很多寿险公司在招聘时都采取这种方式。尽管“诚信为本、诚信经营”几乎在每家保险公司都被奉为圭臬,但因销售误导引发银保“退保潮”、“聘才不诚信”等现象仍屡屡发生。这其中,既有可控因素,更有不可控因素。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保险这个行业的声誉。
“潜规则”暗流
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某老者排队在保险公司营业大厅办理业务,问及缘由才知,他的银行存款不知为何变成了保险公司保单。当事人一般会说,当时存款时也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结果就成这样,“关键是钱取不出来了”。
类似的事情媒体多有报道:一客户3万元存款变民生人寿“金镶玉双全保险”保单,1年后因退保损失2380元;一老人建行存款变人保寿险“盛世富贵两全保险”保单,退保后一万只能取出5000多元;生命人寿某省分公司营业大厅也曾迎来一位大妈,大吵大闹,称自己儿子被骗买保险,强烈要求退保。10月30日,武汉楚天金报一篇提名为《武汉银行“办存款”陷阱多存单变保单每年交1万》的文中也曾阐述“一些市民到银行去存款,不料遭银行或保险公司驻点人员诱导,误买了保险,或被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其中以中老年顾客居多。”文中还列举了四个客户的投诉案例,以增加事件的真实性。深入了解这些客户的经历后,其实有些事也不全是保险公司营销员的问题,不管是谁的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声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