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己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一万美元的占36%,一万至三千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人均GDP只有980多美元时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经济尚处孱弱,却已迈入了老年的中国,步履将更加蹒跚。
种种数据表明,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必将面临先天不足,又问题多多的老龄化现实,那么我们通过后天补救而形成的社会养老体系,是否足以应付未来的麻烦呢?
l汇丰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9%的内地受访者担忧赡养年迈父母所需的费用,73%的内地受访者担忧晚年医疗费用压力。
l联合国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总人口为69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7.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1%,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12.5%。
l世界上规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02个国家和地区,占61.08%,60岁以上的有65个,占38.92%。
l美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67岁,新加坡是62岁。俄罗斯跟中国一样,男性60岁女性55岁。
为什么要到体制内去
我国现行社会养老体系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这就造成了现在中国离退休的5000万老年人在有生之年领取的全部养老金,大约是其退休前所缴全部养老金的10-15倍。缴的少,拿的多,这意味着正在缴纳养老金的中国青壮年要补上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目前缺口是1.3万亿,还在不断增加),使父辈们安度晚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曾表示:“在新旧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这部分人,我们是用的统筹基金支付其现在的退休工资,但目前的统筹基金是不够的,就只好用个人账户。也就是说目前工作的人他们的个人账户大部分是空账,并没有做实,这就为将来留下了巨大的债务。”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假定维持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和替代率不变,即使计入现有养老保险结余资金,且财政按每年GDP的0.5%提供补贴,中国累积的养老金缺口也相当惊人。两位学者预计,如果现在不能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这与希腊债务危机前公共债务占GDP110%的比重已相差不多。尽管短期内中国不会出现养老金缺口,但未来缺口一旦出现,资金规模会上升的非常快。
寅吃卯粮,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并不算新鲜,但问题是,中国迅速膨胀的老龄人口,和持续减少的劳动力人口恐怕会让这种危机的破坏力更强,更糟糕的是,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本身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彼此孤立的养老保障
目前的养老保障模式分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未参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农民这五种,每种模式最终领取的养老金都需要与当地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挂钩。这些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孤立,缺乏衔接。社会资源无法公平分配。这个壁垒,极大地妨碍了不同职业和地域劳动力之间的相互流动。
贡献最大的农民工最没有保障
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农民兄弟缴纳的农业税孵育了中国工业的艰难成长。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农民工兄弟的进城务工,使得中国工业分享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而迅速腾飞。但反观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兄弟,由于难以在一地持续参保,得到的保障还不如仍在老家务农的农民兄弟姐妹们。退休领取养老金成为了一种奢望,亦是我国社保体系中最令人忧虑的一个缺保群体。据官方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近2.3亿人,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保的农民工2416万人,只占城镇就业农民工的17%。而针对农民工兄弟,建议其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村养老保险,以避免由于频繁流动、工作不稳定而无法连续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致使在退休后领取不到本应领取到的养老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