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健全的企业年金管理运作架构是年金制度成功的关键
企业年金业务政策性很强,企业年金制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建立一个健全的企业年金管理运作架构,具体包括主体与制度两个层面:主体层面包括企业年金监管主体和企业年金运营主体;制度层面包括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和配套法规制度,其中企业年金计划的合格性要求、税优政策、投资政策更是其中关键。
企业年金监管主体对企业年金的监管主要通过制定、执行相关管理法规制度调节企业年金市场的运行,通过对企业管理机构与经办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资产检验、准入加以管理。目前迫切需要明确企业年金的监管主体;出台统一的企业年金管理法规,包括规范企业年金的筹资方式、方法及比例限制,规范企业年金的管理机构与经办机构,规范其投资与运营,最大限度地控制其运营风险。
从制度层面来看,影响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政策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税优政策,二是投资政策。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改革方案作出了关于建立企业年金时,企业年金在工资总额4%以内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的规定,但由于税务部门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而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应该说,税收优惠是政府对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最主要的支持、鼓励手段。由于企业年金在很大意义上能为国家减轻基本养老金的压力,政府就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国外大部分国家在税法中为企业年金设立专门条款,对发展企业年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美国著名的企业年金401(k)计划,就包含了一系列税收支持政策。其中有对企业缴费实行免税或部分免税;对个人缴费实行免税(在个人享受年金待遇时征税);对企业年金资产投资收益实行免税。同时,又规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监督企业正当使用这些税收政策。
此外,企业年金还面临着投资环境不配套的问题。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投资还主要是银行存款与国债,这两项投资在其资产分布中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企业年金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很高,要求一个规则比较健全、运作程序比较规范的资本市场,才能满足企业年金建立多样化投资组合的需要。因为多样化、分散化的投资不仅保证了年金的盈利性,而且分散、降低了投资风险,保证了年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