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多家基金公司近期出炉的企业年金规模数据,6家公司的年金规模达到百亿级,所占比重达到基金企业年金总规模的80%。截至2009年年底,博时公司已中标包括南方电网公司在内的23家央企年金管理项目,已签约及中标的企业年金客户总数逾240家,签约规模预计超过170亿元人民币;海富通也挤进百亿级年金梯队,实际运作年金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这种红火的经营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年金的发展热度。
如今,不少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等开始提供企业年金专业服务,帮助企业通过年金计划解决一系列的员工福利问题,这既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福利制度的认可,还将繁琐的管理事务交由外部机构运行,使企业充分地享受到国家给予的额外税收优惠,可谓双赢。
难避投资风险
然而,企业年金的发展并非没有约束。在企业年金逐渐走俏企业和职工的同时,国资委和相关法律的要求给企业年金的发展添加了一些别样注脚。
国资委对央企推行企业年金有一个要求:企业效益较好、管理规范、职工有每月缴纳相应份额的承受力,然后由职代会通过,报国资委审批。
据各家基金公司披露的资料显示,目前基金公司签约的年金客户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多为传统行业,包括石化、银行、保险、电力、钢铁、煤炭和造船等央企和地方大国企,此外,一些效益较好的股份制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在陆续为职工购买企业年金,但数字比例远低于国有企业。
在一家公司“退休计划和财务管理”部门任职的高级咨询顾问孙帆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这种体制下,目前,企业年金的好处仅惠及不到1个亿的职工。
另一个约束来自制度层面。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行专业化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必须存入企业年金专户。
捍卫企业年金进行最大程度市场化投资的人士对此提出批评:加上税优政策和缴费渠道不够明确、不够透明、税优比例不够高等因素,中国的企业年金发展面临了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
然而,从自身实践出发,南方基金养老业务部执行总监张雪松却认为,在实际运作投资组合中,有些企业年金可能因市场下跌等风险而亏损,虽然企业年金是长期性资金,可以承受一定的短期风险,但“在企业年金起步时期,企业年金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健性要求非常高。的确要很谨慎地对风险进行事前控制,这样企业和职工才能有真正的投资回报”。
“在看到企业年金潜在的市场盛宴时,大家都开始力挺企业年金的投资,反而可能漠视投资中可能产生的隐性负债,这对中老年职工的权益是一种伤害。”孙帆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