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健康险规模占比仅一成 专业化发展亟待顶层设计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健康险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多年,健康险近年来发展的势头如何呢?有官员认为,健康险规模占比仅一成,专业化发展亟待顶层设计。

  孙志军:如果健康险公司能够走向专业化,而且业务量越来越大,将倒逼行业其他公司也得专业化,或者进一步促进更细分的专业化,这是一个发展规律。

  陆玉华:三年前,我们做北京市商业健康保险“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两个定位,一是商业健康险要成为北京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衔接配合、合作发展。第二个是商业健康险要走专业化和规范化道路。

  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建设北京健康险行业信息平台,2011年建成并不断升级,目前已有66家保险公司加入平台,并按照规范要求上传数据。平台能够提供三项服务:统计分析、风险控制、改善对消费者的理赔服务。

  《21世纪》:在国外,健康险大部分都通过TPA机构提供医疗管理和理赔服务,在国内为什么水土不服?

  孙志军:我们了解到,印度TPA具备两个基本能力,一是服务能力,印度的TPA公司由医疗服务网络,由医院、全科医生、药房等组成,还有一大批专业管理咨询师等,这是很重要的前提。二是风险管控能力,印度的TPA公司参与整个医疗过程的管控,对费用花销、治疗数据等都有掌控。

  乐清文:补充一点,在印度监管针对TPA有明确规定,对于医疗险公司的运作一定要外包给TPA来做,因此可见监管要求也是第三方服务机构比较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赵学农:在中国目前管理模式下,TPA只能提供简单服务,没有任何的资源能力介入医院进行风险管控。我觉得社保机构,才应是中国最大的TPA,有相应的处罚手段、制度监督。我们可以利用社保的这套系统、资源和对于医院、医疗服务的管理做我们TPA的服务,交给他替我们把关。当然社保愿意不愿意,是另一个问题。

  行业呼唤顶层设计

  病例数据滞后、医疗信息难以获取等已成为商业健康险公司发展的掣肘,尽管包括北京在内的部分地区正在积极搭建行业信息化平台,但数据累积繁琐而缓慢,仍处于初级阶段。

  《21世纪》:国内商业健康险的地位有些尴尬,作为补充保险很难获得医院的医疗数据从而控制风险,高端小众市场资源又有限。政策到底是松了还是紧了?

  李航:在社保领域,现在的政策思路主要是提高财政支出来提高老百姓的保障水平,扩大覆盖面。这样会给社会造成一个观念,即保障要靠政府。社会职能如果都由政府主导,就会导致政府责任不断扩大,财政压力增加,也对商业机构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所以光靠保险行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政府从顶层设计上来定清楚方向,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分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