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医改首先着力构筑的就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分别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以及民政部负责。
基本医保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截至2011年底,三大医保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亿人,我国初步进入全民医保国家行列。
按照医保制度的设计,参保居民患病就医便可以按照比例获得医保的报销,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大病的病种在内。依据三大保险制度的相应政策,参保居民在药品和医疗项目方面支出的报销比例都已经提高到70%左右。
但首先的一个问题是,这个70%的比例能否达到。可报销的医疗花费必须是在医保目录内,超出则不能报销。“而且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则往往需要进口药物,这更加重了居民自费部分的负担。”上海财经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卫如是说。
而且,因为我国医保现在采取的是地方统筹政策,跨省域的就医往往需要先垫付医药费再回参保地报销。
这产生的问题是,一方面异地就医往往是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垫付医药费本身负担巨大;另一方面,地方为了避免医保资金外流、将患者留在本地就医,对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也往往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我国居民就医的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政策当中要求的70%。
此外,各地均设有最高支付额度的限制。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则是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为基准,新农合则要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
尽管新农合的倍数最高,但保障水平最高的仍然是城镇职工医保。不过,即使达到三大医保的给付限额,面对动辄几十万的大病医疗费用,也往往显得杯水车薪。这也是限于医保基金自身的条件。
人社部医保司司长姚宏近日在参加2012中国卫生圆桌会议时就坦言,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筹资水平是300元,仍然比较低。而且现在的补贴还没有充分考虑到穷人的因素,如何解决穷人,特别是对那些有灾难性的发生医疗费用的家庭的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机制中,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则是专门针对贫困家庭设计的制度。医改“十二五”规划对改制的要求是,“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
问题与医保是相似的,尽管各地的封顶线的确在逐步提高,但中西部地区也仅有1万元左右。可以看到,仅依靠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尚难以帮助我国居民有效应对大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