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覆盖高端人群也意味着,商业医保其实无法满足最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体的需求。而且,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规模本身仍比较小。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0年,我国补充医疗保险市场的覆盖人群仅占基本医疗保险人群的6.3%,保费收入占卫生总费用的融资比例仅为0.6%,占个人卫生费用支出的融资比例仅为1.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针对我国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铭来分析认为:“保险公司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加上缺乏对投保方道德风险的管控和保险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造成此类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供给严重不足;二是社保部门的定位不明,直接经办此类业务,形成在补
充医疗保险市场的买方垄断,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出于劳动力成本的考虑,投保积极性不足。”
值得关注的是,医改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商业保险在重大疾病保障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日益显著的强调,力推这一制度的发展。
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同时还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卫生部、保监会等四部门今年4月份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的指导意见,倡导政府购买、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的管理方式,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