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理念发生重大变化
对话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
北京商报:作为医改办主任,这三年来所做的事情,您最看重的是哪些方面?
韩晓芳:我既是负责医改的一个工作人员,也是老百姓,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在这三年医改当中,政府的一些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过去我们都知道政府很重视医疗卫生,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一个重视程度,市领导明确提出病有所医是基本民生,这一句话我们要认真地去理解,因为我们的民生问题很多,包括教育、文化、体育等,为什么说医疗是基本民生?因为我们所有的人群,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从生至死都离不开医疗服务,所以这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
我给大家报一个数,这三年北京市投入医改的政府资金是489亿元,其中去年北京市财政的医疗卫生投入增长就达到20%以上。这两年我们政府资金供需非常紧张,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政府花了这么多投入医改当中,表明了我们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能老百姓说钱花到哪儿去了?大家可以从这两方面看出,一个是医疗保障,这两年医疗保障的制度越来越完善,水平越来越高,一个是参保率,包括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新农合这样三个医保体系,参保、参合率达96%以上,也就是覆盖到了基本上所有的居民。
北京商报:作为普通市民,这三年来的改变,您觉得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韩晓芳:要说需要完善的地方,客观地讲,医改是一项很难的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多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下子解决不太现实,国务院的文件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也就是要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从北京来讲,这几年进展很快,我感觉现在最不满意或者说感觉最着急的几件事,一是老百姓反映的看病过度用药的问题,这实际上涉及到我们人身的健康安全,甚至涉及到我们全民的健康素质,我们正在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来推进医药分开,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让老百姓看病更安全;第二个是基层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老百姓看病难,在北京主要体现在大医院看病难,老百姓都涌到大医院看病了,所以下一步我们应该引导人群继续向基层转移,要实现小病、常见病、慢病管理和康复都在社区,有一些大病、疑难病症才到大医院治疗。这样基层服务能力必须上来,我们的老百姓才能真正愿意沉下去。当然这几年我们的成效还是很显著的,我也报一个数,三年前全市诊疗人次当中到基层看病的大概占5%,现在占到40%以上,很多社区已经开始排队看病了,这说明老百姓对社区的信任度提高了,社区的功能增强了,但是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