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凸现政府的主体监督作用
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存在着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供方垄断特点决定了供方可以诱导需求。此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自由选择就医地点和医生的权利,定点和转诊制度的确立,客观上为区域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处于医疗系统的垄断性优势地位提供了政策支持。这种优势地位,限制了参保者进行信息获取、权衡得失的自由选择权,因而在医疗服务市场处于被动甚至被盘剥的弱势地位。如果供方向参保者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或者药品,参保者基本上没有能力加以监督。因此,应在未来建立第三方购买机制,并有效地行使第三方购买者职能。这种机制是由政府(医保部门可作为替代者──第三方)购买医疗服务的大头,因为只有拥有强大购买力的政府才有实力运用多种手段来影响、控制、监督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这也是医疗改革回归公益的目标。如此,以诸如定额包干、按病种付费等为主要支付方式购买医疗服务,就能使得医疗服务提供机构预先得知其将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支付率,进而根据已定的支付率进行经营管理,产生控制成本的激励作用,其眼睛就不会盯着患者的腰包了。而在目前的现状下,应将“消费者”即参保者纳入对医疗服务机构及人员的监督的队伍之中,并在完善医保制度时成为制度设计的一部分,这样可保证参保者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五、重视基层的管理队伍建设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上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层新管理队伍薄弱的问题,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支持,应定职、定编,并提高相应待遇,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有效作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