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那时候信息还没有实现网络化,我们社保人员为了核发养老金,经常要到村里上门发放,有些老人接到养老金后,激动地眼泪都流出来了,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表示感谢。”一名社保工作人员张先生回忆道。
“东莞的农民为东莞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土地基本上变成厂房了。怎么样保证失地农民的老年生活,体现以工补农的思想,这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局长梁冰谈起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设立的初衷时说。
养老保险的缴费由个人和集体共同承担,当时东莞市财政还拨出10亿元作为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础资金,个人只需负责40%,其余由市、镇、村联合解决。折算下来,当时参保农民每月只需交纳21元多,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就能领取几百元养老金,能保证基本的生活。
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养老保险制度范本,在理论界也引曾起过热议,梁冰透露,“很多专家觉得农民没有能力承受这个制度的缴费。地方财政也承担不起这个制度资金的投入。”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岳经伦认为,“东莞之所以能平稳运行,和当时的现实条件密不可分。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之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积累了必要的财力。”
在2010年,东莞又将“农保”和“职工养老保险”合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建立并实施三年来,东莞农民每月的养老金,由之前的266元提升到671元,而全国的平均标准是55元/月,远超全国标准10倍以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