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各地医保局对诊疗单据的“智能”审核,并不仅仅是监管的信息化,其蕴含更高的医保管理指向,即医疗保险治理体系建设。正因此,这一探索被人社部赋予承担医保撬动医改支点作用的期待。
2014年9月,人社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的意见》中,强调用“优化信息化监控手段,建立医疗保险费用监控预警和数据分析平台。”等措施来提高监管能力。
据悉,该成都医保基金监管模式已受到四川省相关政府决策层面认可,有望在全省推广。
成都医保探路新型监管模式
筛查医疗服务违规行为的规则,是开展医疗服务监控工作的核心。因此,科学设置规则是智能审核的关键部分。
对此,成都医保审核规则设定了26个大类规则,其中包括16大类报销规则,6大类临床规则、4大类统计规则。而这些审核规则,都是依据现行相关医保报销和医药规定制定的,即包括医保政策、物价收费政策、国家药典、卫生部们相关规定、临床诊疗常规规范等。
在这26大类规则下,成都医保审核中配置了12万条审核目录。
“把政策转化为数字化规则,这点是比较难的,比如‘重症’,只能用列举法。”李家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成都医保在制定这套审核办法时,组织第三方医学专家组开展审核规则的评审,对试用的26大类审核规则逐一经专家评审后正式启用,“保证规则的科学性、权威性”。
按照这些规则库织就的“大网”,使得违规用药、诊疗行为无所遁形。
上述论坛上,李家喻表示,截至目前,成都市医保经办机构核查定点医院4495家,责令整改 1439家,中止服务协议130家次,取消定点资格2家,追回违规费用1800余万元等。
“运行一年多来,违规、过度医疗等不规范医保服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李家喻称,当然,最大的作用还在于,医疗机构还普遍将审核、监控发现的疑点数据用于质量内控和绩效考核,提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