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的3.56%上升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6.96%。2003年,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统计,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到8.34%;而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测,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在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16.68%、22.56%和24.41%。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尚未完成的时候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目前主要受到两方面力量的推动:一是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人口预期寿命已经从1957年的57.0岁增加到1990年的68.6岁和2000年的71.4岁。二是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人口出生率已从1965年的37.88‰下降到1985年的21.04‰和2003年的12.41‰。今后,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逐步趋缓并最终稳定,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将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会直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其次,由于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平均支出水平远高于年轻人,人口老龄化也会使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与支出管理面临更大挑战;第三,人口老龄化所要求的推迟退休年龄与目前已经过剩的劳动力供给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失业保险。第四,老年职工和退休人员因年老体弱,自主生存能力较差,面临较大收入风险,更可能成为救助对象,因此,人口老龄化也会对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济制度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保障好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医疗,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建立了以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改革开放和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