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
可自选定点医院持卡就医
改革后,门诊按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报销,个人可从全市1800家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5家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其中A类、专科、中医医院免选),费用随时申报,异地随机就医。而改革前,多数区县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在职职工只能选1家医院,退休者也只能选2家医院,就医局限比较大。特别是对退休职工,避免了因离指定医院较远而被迫“长途跋涉”。
此外,纳入医保的区县公费医疗人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享受持卡就医,个人无须垫付医疗费,也就不存在报销问题。而现在某些区县公费医疗待遇者,占用个人资金问题仍然存在。
亮点二:
公费医疗补助“平衡”待遇差距
长期以来,大部分区县公费医疗都采用包干形式管理,财政把单位的医疗费按人头,分住院和门诊,在职和退休不同标准包干给合同医院统一管理,一旦超支,由单位、财政、医院三方共同负担。
由于区县财政差异造成了各区县公费医疗标准高低有别,像平谷区在职人员全年门诊包干只有350元,退休的也才600元;而改革后,在职人员大医院门诊就医超过1800元的部分可按70%比例报销。对于由此产生的“待遇差”,18区县将统一采用“公务员补助”的做法来“补齐”。这意味着,公费医疗和基本医疗并轨后,原有的公费医疗待遇水平能够保障。一些远郊区县,公费医疗的保障水平比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相对偏低,通过改革他们的保障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