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城区二龙路街道,医改小组工作人员和普通市民代表进行过一次座谈,大爷大妈们抢着发言,谈到社区已经开展起来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大家交口称赞,并形象地将社区医生称为他们的“健康守门人”。医改小组认真记下大家的意见。如今,我们在草案中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发挥社区健康守门人作用”。今后,北京市还将出台具体举措予以推进。
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单位的16位专家,直接参与方案的起草研究工作。
东城区建设的社区医药平台,人民医院和西城社区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来自基层的成功经验,被医改方案吸纳;全国各地的经验,也被医改方案借鉴。
从专家学者到社区居民,从综合大医院到社区卫生站,从区县政府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不清多少次的调研,光会议纪要就记录了几十万字。百姓建言专家献策,很快梳理出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特殊性问题——一是优质资源供求矛盾,二是需求非常复杂,三是百姓负担重仍存在,四是基层能力待加强。
这,也就明确了新一轮北京医改的方向。
“1+N+K”:一项复杂的创新
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古怪的组合:“1+N+K”,“1”指《医改实施方案》,“N”是若干专项方案,“K”是众多试点方案。从这个组合上不难看出,医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