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茶卖茶都挣不到钱的原因,朱建福很清楚。主要原因是茶园零零散散,制茶工艺也良莠不齐。“没有规模化的收茶和制茶,品质上不去,茶叶肯定卖不了好价钱。”
在像朱建福这样有想法的茶厂老板眼中,设备、厂地和技术,缺一不可。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机构的扶持显得尤为重要。
从2013年到2015年,福建建行武夷山支行为朱建福提供的贷款从400万元的“助业贷”到1600万元/年的“成长之路”授信额度,在其额度内循环支用,切切实实地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有了周转资金,茶厂便可以给茶农预支20%-30%的现款。“年初就跟茶厂定下了茶青的斤数和质量,拿着预付款心里踏实。”跟着朱建福一起富起来的茶农周国良不无感慨地说,五六年前收入只有二三万元,到现在翻了10倍,不少家庭都买了小轿车。
像周国良这样因给朱建福打工而过上好日子的农户还有很多,而朱建福自己也不再发愁茶叶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格。每年5月份,从全国各地赶来订茶的茶商,挤满了他自己新盖的4层小洋楼。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福建建行没有将信贷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分在各个农户头上,而是采取在当地选择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区域的措施。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